政策春风下,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可见非同一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势必将超越国有博物馆,这只是时间问题。不仅是数量,如果进一步了解,我们还会发现,现在民办博物馆的展品质量也已经今非昔比,很多甚至可与国有大馆媲美。
比如,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北宋杂剧演员“丁都赛、杨揔惜、凹歛儿、薛子小”铭文肖像砖雕”。
这四块经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测定距今“1000±100年”的砖雕,生动再现了宋代这几位知名杂剧演员的演出场景,被誉为中国戏曲历史上的“国家宝藏”。
这种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在省内众多民办博物馆中,还有很多,其价值和意义绝对不容小觑。
相对而言,从砚台到家具,从农耕用品到稀世珍宝,从厨房用品到皇家遗物,从石器、陶器、瓷器到青铜器、金银器,众多民办博物馆涵盖的藏品种类更多,也更接地气。
如果说国有大型博物馆是大家闺秀,那规模较小的民办博物馆就是小家碧玉。他们用各自的独特藏品、独特文化,撑起了属于各自的一片天。圈子里,无论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美的。
“丁都赛、杨揔惜、凹歛儿、薛子小”铭文肖像砖雕
宋代登封窑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
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民办博物馆在不少公众特别是非文博爱好者眼中,依然是一个存在感并不强的地方,甚至认为博物馆只有省市国有的那几座,“哪里有民间的?”
这也难怪,目前民办博物馆普遍缺乏宣传、推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藏品就价值低。相反,省内一些民办博物馆的藏品,尤其是“镇馆之宝”,可以媲美国有大博物馆的藏品,堪称稀世珍品。
郑州瞻世博物馆
镇馆之宝:明代沉香书案&西晋青瓷神兽尊
位于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的郑州瞻世博物馆,藏身于小巷内,闹中取静,从周一到周五,全天免费开放。
走进展室,你会发现,这里的藏品种类丰富。尤其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一大一小两件展品:一是保存完好、形制简洁的明代沉香书案,一是口足高仅3厘米、6厘米、5.8厘米的小型瓷器——西晋青瓷神兽尊。
这两件展品,猛一看,在该博物馆中的琳琅满目的黄花梨用具、清代金丝楠木家具、元青花瓷器等展品中并不起眼。该博物馆馆长詹松镇介绍说:“特别是这个西晋的神兽尊,目前看真的是独一无二。跟旁边的汉代青瓷器具比起来,虽然小了点,但气场一点不差。”
洛阳龙门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汉太学赞碑残石&北魏永宁寺男性贵族影塑
据该馆副馆长王凌虹介绍,东汉太学赞碑残石高18.7厘米,长29.5厘米,宽26.6厘米,为东汉文物,出土于洛阳汉魏太学遗址,残存4行24字。字体较大,规范秀丽,结构疏朗,刻工精良,气度非凡。由残存“感念众臣”等语可知,此碑是皇家立事纪功大碑,或为汉顺帝《诏修太学碑》的孑遗。
此外,该博物馆的北魏永宁寺男性贵族影塑,高26厘米,宽8厘米,厚5厘米,出土于洛阳汉魏故城永宁寺塔基遗址,是北魏永宁寺塔内影塑。戴小冠,广袖褶衣缚裤,腰束革带,着圆头靴,为一英俊的贵族青年男子塑像。
王凌虹说,此塑像应为当时供养人的真实塑像,按人类艺术发展的规律,无论东方西方,非以真人为模特而无以达到一种精神的升华。不同于西方雕塑,中国人更注重心灵的表达,就此件雕塑本身,面部有意省略了眼珠而使表情得到充分洋溢,内心深处一种幸福感自然流露,即使真人再现也不可能使这人生中特别的幸福成为永恒。此件雕塑成就了这种永恒,是人类雕塑史上的神品。
北魏永宁寺男性贵族影塑
明代沉香书案
西晋青瓷神兽尊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镇馆之宝:太阳神&舍利函
该博物馆收藏的太阳神长6.8厘米,宽5.1厘米,高12.8厘米,重460克,由砗磲整体雕塑而成,将牛与人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据工作人员魏纪琼介绍,该藏品为红山文化时期砗磲材质的牛首人身的“太阳神”像,与红山玉一样,是红山时期典型的崇拜祖先的图腾,应是炎帝的形象。此神像件发现于内蒙古赤峰一带出土的一只陶罐内,当时雕像已破裂,疑似为装入陶罐前人为有意打碎,是冥器礼规所致,现已修复。此雕像目前全球仅此一件,为不可多得的圆雕精品。
该馆收藏的舍利函藏品为金代浮雕鎏金描银砗磲舍利函。分函体和上盖两部分,整体呈长方形,长14.3厘米、宽7.3厘米、高8.3厘米,中有凹槽,内壁呈朱砂浸色,奉置舍利。函身前后两面各雕刻一朵十六瓣莲花,左右两面各雕刻双凤;函盖为覆斗形,子母口,上面雕有缠枝莲花,四边满錾彩色藤蔓,以浮雕形式刻出,形象生动,雕刻精美,风格鲜明。
舍利函是佛教器物,是盛放佛祖或高僧舍利的容器,是极为珍贵的佛教圣物,也是罕见的砗磲文物。该藏品不仅充分体现了金代雕刻艺术的手法特点,而且展现了对佛教的尊崇,对研究金代艺术风格、题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太阳神
舍利函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