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鞋匠,长年在一所大学门口摆摊,终日饱受书香文明之脚气,天长日久参透了玄机,渐渐也变得不一般了。
这天,有个上访专业户来向这所大学的法学教授请教法律问题,走到学校门口,正好脚上一只鞋后跟掉了,于是便坐到了这个鞋匠的摊上。
鞋匠一边给上访户收拾鞋子,一边嘴里说了一句:“白搭。”
上访户眨眨眼睛,问他:“什么白搭?”
鞋匠说:“什么都白搭。这双鞋白搭,你这趟来白搭,你这十年上访也白搭。”
上访户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我是个上访的,而且已经上访了十年?你又怎么知道我这趟是为啥事来的?” 鞋匠不说话,从身后掂出一个小牌,专业户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小牌上写着一副对联:能知过去未来前后左右,善解疑难杂症人间祸福。横批:有偿咨询。
大凡上访专业户都爱较真,今天这位也不例外。他看这鞋匠蛤蟆不大口气不小,就决定出个难题挫挫他,于是就笑着说:“那我就先咨询一下,你这价钱怎么说?”
鞋匠还是不说话,伸手把牌子调了个个儿,上访户一看,上面也有字儿,写的是:满意给钱,多少自愿。
上访户乐了:“嘿,我看你这人挺有意思。你说说,你看我多少岁数了?”
鞋匠眼皮都没抬,冷冷道:“你不过吃了三十四五年的饭,想得老年痴呆症还早哪!”
上访户奇了!为啥?他上访十年来风霜愁困,再加上对头迫害,早早就发稀齿少,眼角平添鱼尾纹,一脸风干橘子皮,这一路走来,上车有人让座,下车有人搀扶,尽管才三十四五岁的年纪,可人家都把他当老大爷待了,却不料这鞋匠眼皮都不抬一下,就能准确报出他的年龄。上访户立刻对鞋匠刮目相看,大拇指一翘,脱口赞他一个:“神仙!”
鞋匠说:“神个屁,只不过是我看人多了而已。你想,少年郞走路蹦蹦跳跳,前脚掌磨得快;中年人走路老成持重,鞋底磨得均匀;老年人走路,用脚后跟使劲,那自然就是鞋后跟磨得快了。”
上访户见鞋匠说得头头是道,哪敢小瞧他,追着问:“那你怎么知道我这趟来是白搭?”
鞋匠冷笑:“先有脚,后有鞋,最后才有路。领导是脚,教授是鞋,法律是路。脚不走路,找鞋白搭。”
上访户一听,嘴里不住地念叨:“脚不走路,找鞋白搭……脚不走路,找鞋白搭……”叨着,叨着,他就像是被鞋匠一语点醒了的梦中人,忽然就万念俱灰地号啕大哭起来。
过路人见了都围上来看热闹,有人见他哭得可怜,还往他跟前扔钱。 鞋匠却不理会他,自顾埋头修补他那双掉了后跟的鞋。 最后鞋匠把鞋收拾好了,上访户这时候也已经“大雨转阴天”,围观的人也就陆续散了。鞋匠把鞋交给上访户,面无表情地说:“拿钱。”
上访户默默地从众人扔给他的零钱里捡出两张递给鞋匠,然后把鞋穿上脚,转身就走,也不再进学校去拜访法学教授了。
可是走着走着,上访户觉得鞋里好像有东西硌脚,就忍不住停下来脱鞋,一磕,竟从鞋里掉出一个鞋钉帽,断茬崭新,是刚被钳子夹断的那种。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竟同时还从鞋里掉出一张纸条来,上面写着一个车牌号,下面还有一行字:周末去各大宾馆停车场找此牌号车,将上访材料夹在车雨刷上即可。
上访户傻眼了,他不知道那鞋匠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条,又为什么要这么给他。不过既然鞋匠在纸条上这么写着,他决定试试。
周末这天,上访户就拿着鞋匠写的纸条到各大宾馆去,在停车场上到处找车,可根本就没见有这个车牌号的,又去宾馆门口等,也没见影。他不禁对鞋匠将信将疑起来,可又觉得鞋匠不像是在给他开玩笑,于是第二个周末就又去找,又去等;第三个周末又去……果然,一个月之后的那个周末,这个车牌号的车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忙悄悄把自己的上访材料夹在了那辆车的雨刷上。
令上访户惊讶的是,只过了一个星期,他的上访材料就有了回应,不久之后,他奔走十年一直在申诉的冤屈之事,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处理。这下他对那个鞋匠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赶紧跑去学校门口,将身上仅剩的一把零钱全掏出来给他,说:“我真是服了你了!可是不好意思,我身上只有这点钱,我能不能再咨询你三个问题?第一,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是冤枉的?第二,你怎么知道我是从那地方来的?第三,你又怎么知道那个车牌号的车主一定会管我的事?”
鞋匠笑了,不客气地把上访户给他的一半零钱捋进了口袋,一半又还给了对方,说:“我告诉你吧!第一,我看鞋知脚,你已经跑了十来年了,如今还跑,肯定这事儿是你占理。第二,我看鞋知产地,这种鞋只有那个地方做,那个地方的人穿,所以你十有八九就是那个地方的人。第三,难道你没注意?那个车牌号就是你们那里的,而且根据那牌号,车的主人在你们当地应该级别不算低,那自然就能管你的事。你把上访材料夹在他车的雨刷上,他就会怀疑你可能掌握他的行踪,如果他已经做下了什么不可言传的事,那么他就会以为把柄被你抓住,惊恐之下就不会不管你的事。嘿嘿,要征服一个人的脚,高山大川可能奈何不了,而一粒小小的沙子却往往能办到啊……”
上访户心悦诚服地听着鞋匠说这番话,还不住地点头。从此,他干脆拜在鞋匠门下,学起了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