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温州行 | 传承中的变革——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探访记

时间:2020-07-16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温州制鞋业历史悠久,有“中国鞋都”之称。制鞋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7月12日,“博物馆·温州行——一场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第六站来到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是一家由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行业博物馆。随着社会发展,行业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潜力巨大的一股力量,丰富了博物馆的门类,满足了社会多元文化需求,加速了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

鞋的文化

  鞋是人类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鞋饰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鞋子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那时的鞋子就是用骨针进行缝制的兽皮鞋。中国自西周起,冠服制度开始确立,鞋履也被纳入了礼仪范围,有了尊卑等级之分。随着时代的变化,鞋也有不同的流行款式、功能。

根据史书文字记载复原的谢公屐

“一起去爬山吗”

“爬山”梗近日风靡网络,让我们也来聊一聊爬山。

爬山前你会纠结要穿什么鞋子才更好走路吗?

你好奇过古人游山玩水时穿的是什么吗?

  谢公屐,就是由谢灵运发明的登山远游鞋。谢灵运曾任永嘉郡守,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据史载,谢灵运曾把当时固定的连齿屐改为活动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便于上下山行走时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谢公屐在古代就为文人骚客所推崇,著名诗人李白就在诗中提到过“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以说谢灵运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双功能鞋。

  在中国古代鞋履中经常可以看到翘头的款式,古代称其为“翘头履”。中国的鞋翘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鞋头样式不断丰富。唐代是中国鞋翘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据文献记载,主要有笏头鞋、高墙履、重台履、歧头履、雀头履、鸠头履、百合履、五朵履、丛头履、云头履、风头履、鸳鸯履、飞云履、勾履、小头履等等。但是为什么古代鞋头都要有高高的“鞋翘”?只是为了美观吗?答案当然没那么简单咯。

  鞋翘可是有非常具体的实用功能的。古代男女服饰都是以裙袍为主,万一走路不小心踩着裙袍,这画面大家可以想象出来。而高高翘起的鞋头就可以挡住布料的下坠,防止绊脚。其次,鞋翘可以加固鞋头部位。鞋履的前部最易进水粘泥,而加速它的破损,履头高翘能防止泥水侵入,延长鞋履的寿命。第三,鞋翘是显示等级的符号。鞋翘的等级差别主要通过色彩、料作、装饰、高度等来体现。所以说,鞋翘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翘头履”,“虎头鞋”也是极具特色的鞋头之一。

  在中国,婴儿从刚出生开始,就会拥有许多漂亮的动物鞋。将儿童鞋头部绣制成各种动物形象,是中国民间童鞋的一大特色。除了我们熟悉的虎头鞋,还有猫头鞋、猪头鞋、兔头鞋等等。民俗认为这些动物鞋都具有神奇的力量,借助于它们能护佑新生命的健康成长。

制鞋的传统、现在、未来

  曾经的制鞋匠人也是一个行走着的行业,他们挑着鞋担走街串巷,为人们量身定做合适的鞋子。随着时代的推移,制鞋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沿街叫卖湮没在历史里,成为鞋博物馆里一个装置,勾起回忆。但不论传统还是现代,有些工具依然是制鞋中必不可少,比如,鞋类设计与成型的模具——鞋楦(xuàn)。

传统制鞋匠的扁担与制鞋工具

各种码子的彩色鞋楦装置

超大手工鞋楦

  这一只超大鞋楦真实地呈现了楦体造型。鞋楦上标注的六条控制线和经典鞋款,展现了鞋类设计基本原理。如其中一条线就决定了脚踝的位置,如果做得过高,就会磨脚。

  早期制楦是纯手工的,对技艺的要求非常高,同时生产效率又非常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制楦技术也发生着改变,从手工制楦逐渐发展到了机器制楦,再到3D打印制楦、数控制楦。以前开发一双新品鞋需要花费很多成本绘制鞋样、做成成品鞋进行筛选,做一点调整改动都需要重新做一双鞋,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可以使用数字化技术,直接在电脑上生成鞋楦进行调整,并且现在已经形成了标准的鞋楦数据库。

  从传统到现代,从手工制鞋到大生产流水线制鞋再到量身定制,体现出了人们对于鞋的追求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向。

  红蜻蜓科研中心设立在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的鞋科技馆,它有着非常年轻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基本上都是95后。年轻化的力量、先进的科技运用于制鞋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传统走向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现代科技运用于制鞋,体现的是人们对于鞋的品质、舒适的追求。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在鞋博物馆也难得地看到了一双鞋在“闪亮登场”前经历的层层检测,从鞋跟、鞋底到鞋面、鞋带,从抗疲劳试验、耐磨检测到硬度、耐黄性、耐折性等。

  现代科技为做出一双舒适度更高的鞋,提供了可能,展馆现场展示诸如耐折性监测机等,并有脚型检测机、足底压力测试机等设备供大家体验。工业科技和展览互动让“鞋文化”展览在未来空间上极大延伸。

脚型种类:埃及脚、罗马脚、希腊脚

足弓类型:高足弓、正常足弓、低足弓

  中国的制鞋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为什么中国手工制作的一双与外国制作工艺不相上下的鞋子,在价格上却相差如此之大?两者的差距在哪里?是工艺吗?

  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的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最大的差距在于文化、历史的沉淀。要增加鞋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出民族品牌,让中国的鞋、中国的制鞋精神、工匠精神向世人亮相,这也是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建馆的宗旨。